時間:2012/9/9 (日) 1330-1500
地點: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
講師:莊永明(文史專家)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活動紀錄:
以台北橋為分界整個大同區分為:北大同的大龍峒,南大同的大稻埕,哈密街這一帶都是蓮花池,也是以前三重公車的總站。三戶一秀、五戶一舉的文人文化,在日本人於此設立屠宰場後受到破壞,豬仔載運帶來了髒亂。國民政府來臺後,保安宮一帶被徵收,設立了軍眷區。比起大稻埕,大龍峒發展受了些阻隔,沒落的速度也比較快,蔣勳也是在此長大的。今天老師將把重點擺在大環境的故事。
原先的孔廟在北一女,對面是現今為法院的武廟,因日本人進城時傳染病盛行,故將孔廟改為醫院,而遷至地價便宜的大龍峒,廟宇原先的規模較大,可惜後來並未照原樣興建,加上買下的地跟經費都有限,本為正門的東邊現已是民宅區。
經過去年的整修,以前有樹跟草坪的空間已釋放出來,牆上建築密碼的解說圖與3D影像清楚說明舊有孔廟的模樣。一旁後新建的明倫堂因風格不一本想做拆除,但因考量到當時年代有此臨場感的建築也屬難得,故作保留。老師談到小時候的回憶,928教師節都需包敬師金給老師,是當時公然的禮俗。此外也會到孔廟拿智慧糕(鹹糕)及功課表,老師當場還吟唱起孔子誦。
來到嘉慶年間蓋的保安宮,1908年初依照古制作改建,得了亞太地區古蹟保存獎,因不是聯合國的會員,故透過東南亞的古蹟保留協會參與申請。前北門是依舊工法修復的南方風格,可惜其他的門都是新建的北方風格。
來到蘭州派出所的遺址,挖到了一千多年前人類在此生活的痕跡,有許多瓦片跟狩獵的骨頭。臺灣有傳統的地基主文化,一塊土地最先一定有個人住過,是開發這塊土地、值得紀念的人,這樣的文化對復原歷史有益,而非只是漢人的開發史。目前最大的遺址是在芝山岩發現的,是三千多年前的遺址比原住民還早,還挖到人工培養的米,證明當時已有農耕生活。今日走過這些一千年前人們曾經走過的路,聽著老師細數小時候的回憶,大家對於此片區域又有更多的認識及不同的體會。
活動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