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活動回顧] 國家二二八紀念館、建國中學紅樓、歷史博物館、布政使司衙門、植物園

時間:2012/9/23 () 1030-1200
地點: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
講師:李乾朗(古蹟學者)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活動紀錄:
一早大家便聚集在國家二二八紀念館前,要和古蹟學者李乾朗老師一起走一趟古蹟之旅,一開始李乾朗老師便簡單的為大家介紹這棟建築的歷史發展,第一站國家二二八紀念館最一開始是日本時代總督府設立的教育會館,在這裡舉辦各式各樣的展覽與電影放映,以及教育議題討論的演講會場,之後台灣政府接收之後成為台灣省參議會,參議員都來這裡開會,許多冠蓋雲集的人都曾在這裡出入,而後與美國關係良好簽定了約定之後,美國認為應設立美國新聞處,因此這裡便成為美國新聞處之用,美台斷交之後,這棟建築輾轉成為國家級的二二八紀念館。

細看這棟建築,李乾朗老師解釋,此棟建築是台灣建築發展史上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捩點,有別於總統府、博物館古典的圓頂或尖塔的建築形式,二二八紀念館的平屋頂,少雕刻,被稱做折衷主義(eclecticism),即為介於新舊之間的一種設計風格,處於過渡時期的一種建築形式,主要的特色就是現代風格以鋼筋水泥為架構,外觀為貼面磚,會讓人誤以為是磚造建築,日本人又稱為二丁掛;為考慮到光線的關係,也有特別的凹凸設計,讓光影可以在牆上做特別的效果,這樣的風格是源自於畢卡索及布萊克的立體派(cubism),將圖畫解構成方塊狀,顏色則是偏向迷彩的色系;當年二二八紀念館建築師井手薰受總統府社記者森山松之助的邀請飄洋過海,除了協助森山松之助以外,也設計了不少建築,其中包括二二八紀念館這棟建築。

老師帶著我們邊走邊講解了非常多的建築知識,包括房子的土咖啡色是做為防空保護色,二樓也有做亭仔腳的設計,整個建築還有兩邊的側翼設計,做為演講廳的設計,房屋還有做奇數溝的構造,這樣陽光便不會反射,避免空軍的轟炸,還特別做了臺灣化的設計,各個材料都來自台灣各地,包括觀音石,來自宜蘭的洗石子等等。

介紹完二二八紀念館後,一起走到了建中參觀紅樓,建中一開始是只招收日籍學生的學校,一直到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後才改制為建國中學,建中紅樓是一幢紅磚建築,主建築為中央的山牆及兩側塔樓構成,還有石頭砌成的台階與迴廊,還有優美的拱門及迴廊,散發出古典的氣息,紅樓的設計是早期日據時代的建築型式,也是紅磚建築全盛時期的代表,具有歌德拜占庭風格,整體建築縈繞著沉穩的味道。

透過李乾朗老師的精細講解,讓我們有更多的認識,過了一個充實的早晨。

活動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