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活動回顧] 101年臺北古蹟日:北門、北門郵局、撫台街洋樓、中山堂


時間:2012/9/1 () 1030-1200
地點: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
講師:張震鐘(古蹟學者)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活動紀錄:
古蹟探訪路線第一場由張震鐘老師為大家帶路,探詢北門一帶的古蹟建築;一開始張震鐘老師要大家用想像的方式,來想像一下當年清末時期的台北城,並且向大家解釋建築城門的意義,老師談到,當初在清末時,炸藥的性能已經非常先進,而炸藥也改變了不只中國包括歐洲的城邦制度,因此,「築城」的意義就需要思考了,究竟城門是一個象徵的意義而已,還是真有實質上保禦防衛的意義,就成了當時的考量點,在劉銘傳當巡撫的時期,便認為臺北城確實需要築城的,象徵政府正式在此地建立制度的意義,尤其是經過清法戰爭之後,清廷也了解到台灣在海防上的重要性,也同意劉銘傳築城。
 
直至日本殖民時期,日本政府仍保留了當時清朝建構的建築,因此到目前仍有四個城門被留下,甚至特別做了一些統計,並沒有完全將前朝所遺留的東西全部清除,可看出當年日本政府並不是完全以蠻橫的方式來統治台灣;張震鐘老師除了用歷史的角度切入,帶領大家先瞭解古蹟的來由,也從建築的角度,鉅細靡遺地向大家解釋建築師在設計這些結構的想法,將較為陌生的建築專用詞以生動的方式解釋給大家聽;張老師向大家解釋到,北門城門是一個磚石木料的建築構造,採用觀音山的火山岩,因此經過了臺北城的朝代更迭,仍能屹立在此,張老師甚至打趣的說,若是你用手敲敲看,很有可能會敲受傷,如果不幸是古蹟受傷的話,那就要受到現在最新的古蹟法罰則的懲罰了!


接著走到另一邊,張老師說,這棟房的側面結構看上去像是垂直的,但是其實房子跟我們人一樣,我們人站立的時候腳並不是完全的打直,這樣的站姿會比較舒服,同樣的房子也是一樣,並不是完全垂直的角度,老師以生活化的方式解釋了建築的基本原則,讓在場的大家聽得津津有味;老師還提到了歐洲的拱心石,與中國傳統建築相同位置不同的結構方式,歐洲的建築通常放置非常大顆的石頭,而從漢朝開始,通常門上的位置都做為題字的作用,因此有了不同的建築發展。


張震鐘老師說,透過建築,我們也可以掌握時間的脈絡,在電視上常常看到一些時空錯亂的建築背景,像是現在拱門類形的城門,是不可能出現在三國時代的電視劇的,因為在三國時代時的城門應該是木門,大家可以一邊看歷史劇,一邊觀察這些有趣的小地方。


在經過張震鐘老師生動活潑,又充實詳細的解說,讓大家對臺北城的歷史有更深入的瞭解,也對建築的奧妙產生了許多興趣,過了一個愉快又富有知識性的早晨。

活動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