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活動回顧]千秋街町屋、李春生紀念教堂、陳天來故居、辜宅時


間:2012/9/8 () 1330-1500
地點: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
講師:莊永明(文史專家)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活動紀錄:
夏日的午後,我們跟隨著莊永明老師的腳步,到了一條小巷,直到莊老師說起,我們才明瞭原來腳踩著是一條有著百年歷史的街道-貴德街。


莊老師笑著說貴德街對於現在臺北來說只是一條很小的路,說不定連計程車司機都不知道貴德街在哪裡,但是在清治時期的話,貴德街在臺北城可說是赫赫有名的一條「外人街」。莊老師告訴大家,如果要說起貴德街的由來,就得從1862年淡水港開放後說起,臺灣因天津條約簽定而開放了淡水港,但實際起卸貨運的口岸,則是艋舺和大稻埕。不久之後,艋舺因為河沙淤積,逐漸沒落,船隻因而轉移停靠在大稻埕,而大稻埕也因此逐漸取代艋舺,成為北台灣的商業貿易中心。1885年臺灣獨立建省後,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將大稻埕規劃成經濟重心;因當時開港通商後,劉銘傳請了大稻埕當地的兩位富紳-林維源及李春生,一同建設了這一條貴德街,也是第一條有規劃的外人街,因此這條街在當時有許多豪華的西式洋樓以及台灣第一所的官設新式學校(西式學堂)、台灣第一所官設專業技術學校(電報學堂)。但當時並不叫貴德街,而是分成兩段,北段稱為建昌街,南段為千秋街;之後,台灣因甲午戰爭由日本接管,日本政府將建昌街、千秋街合併改名成港町<港町的意思是臨近河岸>,但不論是清治時期或是日治時期,建昌街千秋街(今貴德街)在當時都是最熱鬧及最現代化的一條街。而為什麼會改成貴德街呢?莊老師說到國民政府來台後,為了讓人民能夠時時心繫中國,便將臺北規劃成中國的濃縮版地圖,而大稻埕位於臺北的西北邊,便將大稻埕內的街道名稱改成中國西北省份內的地名,貴德,則是青海省內的一個小地名,因此貴德街的名稱因此而來,但不論是叫建昌街、千秋街亦或是港町、貴德街,不可抹滅的是這條街曾經輝煌的歷史,改天經過此街,不妨慢下你的腳步,悠閒的置身在此,享受這條街的風采。

順著貴德街,由北往南走,往往會被座落在街旁的一棟氣派華麗的西式洋樓所吸引,這是當時因茶葉外銷而致富的富紳陳天來先生所建造的。陳天來,在光緒年間,在大稻埕成立了「錦記茶行」,眼光獨到看準茶葉商機,銷售市場更遍佈東南亞,「錦記茶行」的茶葉輸出量就占了當時台灣茶葉輸出量的十分之一了,由此可見當年的盛況。陳天來故居,用了當時最豪華的建材並採西式風格建造,不論是仿歐式的立柱、或是華麗的雕刻都是採當時最流行的設計,可說是富麗堂皇,儘管時光流逝,風華不在,但陳天來故居依舊駐足在此,彷彿是告訴來往的過客,那段盛況空前的風光。

告別了陳天來故居,我們隨著莊永明老師的腳步繼續的往前走,遠遠的就感覺到彷彿有張臉一直瞧著我們,越走越近才發現到原來是棟有著俏皮可愛外觀的教堂-李春生紀念教堂。李春生,是清末的知名買辦,也從事貿易,是台灣第一位與John Dodd(台灣烏龍茶之父)合作的商人,因此成為大稻埕當地的富紳。李春生除了是知名的商人外,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及思想家,有不少的著作;李春生對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貢獻是非常大,台灣有多座基督長老教會用地都是由李春生捐地捐款所建,例如:濟南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基督長老教會等。不僅如此,李春生樂善好施、熱心公益外,對於當初台灣的建設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後代在此建立了李春生紀念教堂,讓世人能夠緬懷及紀念這位不凡的商人。

離開了李春生紀念教堂,來到了隔壁位於貴德街5153號的千秋街町屋,昔日為茶葉加工店的「大稻埕千秋街店屋-莊協發」興建於1920年末的,是一棟兩層樓、兩連式的建築,屬於簡約型態的磚造式街屋,建築屋頂的格局完整,地基刻意加高,主要在防止淡水河淹水;外牆位置的清水磚至今仍完好保存,同時仍保留原有的陽台、天井、以及竹節式落水管等。「大稻埕千秋街店屋-莊協發柑仔店」內除了當年雜貨店裡的菸酒牌、營業許可證、老磅秤外還有關於大稻埕的許多珍貴史料,而這裡也是莊永明老師出生長大的地方,聽著老師回憶過去的童年時光,宛如歷歷在目出現在我們眼前。

最後我們來到了「辜宅」,位於大稻埕的辜宅,是辜家的發跡之一。在日治時期,當時的辜顯榮先生與政府關係十分友好,因此辜家獲得許多物品的專賣權,當中以鹽為主,而該宅於日治時期作為官鹽經銷辦公場所,獨佔全台鹽務事業,因此亦稱為鹽館。辜宅的設計是模仿西洋後期文藝復興式風格,前面設拱廊,外牆貼淺色面磚,色彩高貴典雅,女兒牆及拱廊上方裝飾為浮塑,特別是中央山頭上的繁瑣類似勳章裝飾,十分精緻典雅。儘管時光流逝,如今辜宅已改為榮星幼稚園使用,但依舊保存完善,仍然可以一睹當年風采。
   
活動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