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活動回顧] 博物館管理

101年文化資產經營規劃培訓計畫:博物館管理

時間:2012/06/09 () 1600-1800
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29號)
講師:江韶瑩(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活動紀錄:

這個下午我們邀請到的是江韶瑩老師,老師本身就是世界宗教博物館的館長,同時也在博物館學學界有長時間的耕耘努力,在講座中江老師也頻頻以自身在博物館界運行的相關經驗作為範例,結合理論與實務,為我們帶來了一下午的充實講課。


博物館雖然定位於非營利事業機構,但管理辦法跟企業沒有太大不同。在專業管理方面可分為兩個思考方向:典藏管理、展示管理。現今展示管理著重於政府採購法裡所規範的,也是主要參與的機制,民間機構也採用,分為限制性招標或勞務採購,所提呈的服務建議書大同小異。典藏管理則是博物館學裡最特殊、最專業的,今日此堂課主要是講典藏管理。

江老師先從實際作業開始講起,所謂的入庫就是典藏、保存、收集文物及標本等,這是博物館的先天功能及使命,許多博物館的論述裡頭都有提到,如果博物館沒有收藏品、沒有展示,就不是博物館。博物館的空間可大致分為三類,分別是典藏庫的空間、博物館參觀主要空間(售票處、圖書室、賣店、會客室、展示室……等等)館員空間。除典藏庫外,需備有展示作業室也稱為恢復室,因為展場的標準溫度為二十四度,是以適合觀眾為考量的溫度,但典藏庫的溫度為二十二度,所以凡是從典藏庫移出至展場的藏品,都需待在恢復室三天以適應環境,反之亦然。藏品可分為兩類:一是恆度的永久典藏品,另一是可進入展示空間的館藏品。典藏品一定要獨立保險、經過估價,不論是離開本館去做交流或修復,或者是從一場館移動至另場館,所有移動都要重新保險;館藏品則並不一定要符合典藏的規範,可被拿到行政空間裡頭展示,它的保險是與建築火險一起存在。

在移入後典藏庫後解除包裝,除了做目前保存狀況記錄,還要做相關登錄作業,拍下展品各面樣貌、測重,填表登記來源、保證金額、採購金額等等,最重要的是編號,分為流水編號及批次號等,每一次的移動也得作確實的紀錄。
   
最後學員提問,若經費有限設備不完善,有何典藏替代方案?老師說:溼度是最會造成危害的,所以除濕機最重要,接著是讓空氣流動的電風扇,對著空的牆壁吹,再來才是冷氣機,只要營造一個溼度平均的空間即可。透過今日課程,老師分享許多實用的典藏方式,不只適用於文物的簡易保存,也可運用於平日家務上。

活動剪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