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活動回顧] 文化資產與社區營造

101年文化資產經營規劃培訓計畫:文化資產與社區營造

時間:2012/6/3 () 16:00-18:00
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29號)
講師:林崇熙(國立雲林科大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

活動紀錄:
掌聲歡迎林崇熙老師後,老師直接切入了主題,長年的教學經驗使他認為上課其實不只有老師對學生的單一管道,學生想要學什麼,而他對症下藥,所以他詢問大家對社區營造有沒有什麼問題?對文化資產有沒有任何的想法?老師說學問其實就是問的越多,學得越多。

林老師以一次在自己家裡遇到大地震為例,大木、竹子結構的建築往往在地震發生時,比鋼筋混擬土更能防震,在921大地震時,研究顯示鋼筋混擬土建築因為鋼鐵堅硬的特性,通常全倒的機率很高;而傳統建築卻往往能撐過地震的威力。在現代鋼筋混擬土大樓大行其道的年代,傳統建築往往被忽略為不起眼、不耐用的建築形式,但林老師提醒我們是不是忘了傳統建築的形式其實已經在台灣屹立了百餘年,難道會比鋼筋混擬土更適合台灣這個多震的小島嗎?

林崇熙老師直指現在所受的建築教育完全不懂傳統建築,傳統建築的材料木頭、竹子、土特性通通不教,建築教育只教鋼筋混凝土。文資法規定的原貌、原工法、原材料,使所謂的古蹟修復只求修復的外型相似,建築師既不懂環境對建築的影響,也未實際住在房裡感受建築本身,才會導致許多天價工程產生。

把整個台灣當作一個社區,樂生療養院就不是和我們不相干的某個地方,而是每個台灣人民都需要關心的對象;以台中車站為例,捨棄舊站要在旁邊蓋新站的理由讓林老師很難想像,他認為鐵路局最大的問題,就是從來不認為自己擁有的是古蹟,坐擁寶山的鐵路局始終認為自己只是個做運輸的公司,林老師認為這就是日本鐵道文化發展蓬勃而台灣始終發展不起來的原因。

又舉美濃的104歲發電廠為例,打算蓋新發電廠的台電,以舊發電廠不堪使用為由,打算廢棄。目前舊發電廠僅維持少量的功能,作為一種意象保存著,在電價很漲的時期,反而很少人注意到許多的浪費,都是大家沒有好好注意到自己所擁的所致。

林崇熙老師說做文化資產保存要身體力行,就從改變生活方式開始,像他自己開老車(30歲不斷熄火的車子)、住84歲的老房子、娶老婆(全場大笑),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文化資產的美好。他也和學員們分享他在家裡不插電的生活,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而改變自己的書房位置,不過走幾步路,他一整天都不用開冷氣,改變生活型態無形中對環境的幫助比什麼都大。

最後,老師分享了他自身的例子,文化資產緊密了社區關係,這就是社區營造成功的原因。大家也紛紛提問,整個討論氣氛熱絡而欲罷不能,林老師提到上次在南村落舉辦的100年文資培訓課程中的講題是「對待古蹟的N+1種方法」,隔了數月,他又新增了兩種方法,關於這個講題希望大家下次還有交流的機會。

活動剪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