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活動回顧] 大稻埕史蹟大道發想工作營

101年文化資產經營規劃培訓計畫:大稻埕史蹟大道發想工作營

時間:2012/06/17() 1330-1530
地點:大稻埕-小藝埕
講師:張震鐘(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助理教授)

活動紀錄:
結束在大稻埕街區的漫步,簡單用完餐後,我們前往小藝埕進行接下來的課程活動,和上午一樣是張震鐘老師來帶領我們進入老街世界。

老師準備了擁有相當豐富圖片的上課講義和電子簡報檔,台灣事實上有許多老街區,例如:鹿港、三峽、大溪等等。我們現在都叫做老街老街,是一條保有老建築或古蹟的街道,事實上現在「街」這個地域概念是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現代的「街」是比路小;清朝時代的街卻是指一個大的地理範圍,例如我們現在所說的淡水區,曾經是淡水街。

老師解釋完街的概念,接著秀出鹿港老街的地圖,在清領時期有句順口溜說:一府二鹿三艋舺,說的是台灣島上城市的發展繁榮程度,鹿港居於第二,不難看出當時鹿港這裡南返北往的商業行為有旺盛。鹿港老街鄰近海邊,又有河道淤積,形成了許多蜿蜒而區著小巷道,直至今日,我們幾乎可以用滄海桑田來形容這裡的地容,河流所淤積出來的街道已不復見。

前幾天上課所在地─剝皮寮,前有廣闊筆直的廣州街,大家可能都會以現代的觀點來看這些老建築,以為有騎樓面著大馬路的是店家的門面,但事實是:從剝皮寮老街前的小廣場走進的歪扭街道才是真正的清代老街。為什麼這些街道要這樣的曲折呢?老師提醒我們,不可以忘記促成台北歷史轉折的重要械鬥:頂下郊拼。原本是為了商業地盤的角力最後演變成族群間的械鬥,剝皮寮老街建成這樣彎曲的樣貌,主要的原因在於容易防守,敵人不容易直接攻下。

廣州街反而是日據時代才闢建的,筆直的道路是為了讓台北的市容能趕上工業時代的現代化,也便於管理階層的管理。其中,街道的轉角是安全最重要的地方,日本人通常會設置派出所,在其他老街也有在街道轉角設置石敢當,免的車輛沒有注意輪差而不小心撞到牆角或造成意外。

剝皮寮老街的保存也可說是陰錯陽差,原本已經劃入老松國小的禮堂預定地,但因應少子化,便不多建造,現在成為一個展演空間,不只有電影在這裡拍攝,也讓老街區空間有另一種的利用與活化案例。

艋舺地區的確是台北重要的老街區,大稻埕這邊發展較晚一些,但重要性卻不相上下。艋舺地區較為守舊,大稻埕這裡卻比較開放,台北第一間西餐廳就落腳在大稻埕,這裡的洋行也很多,還曾經有過美國領事館呢!再者,大稻埕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布業,這裡的紡織業很興盛,新光、南陽都是從大稻埕這裡起家的。

老師接著分享許多老街的特色建築,可以看到有許多地方吸收西方的工法融合中國的智慧,例如騎在青菜上的小獅子等等,再再都讓人驚艷老祖宗的智慧,老街建築上隱藏有許多小驚喜,都等著我們一步一步去發現及保存!


活動剪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